得知上述情況后,胡某哦憤怒不已。他決定找商家討個說法。
“明明是限價1198元的,你們為什么賣給我1428元?”
臘月二十九,胡某哦打電話給譚MM,將自己的質疑提了出來,譚MM稱要咨詢小天鵝的業務員后再說。
在給譚MM打電話后,胡某哦找到了當地消協,但得到的答復是“不清楚”。
在兩次求助未果之下,他想到了媒體。
“很多情況下,媒體往往被消費者當成最后的一個救濟渠道”,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財經人士對記者說,按照正常程序,消費者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時,第一個想到的是消協,但消協有時候也并不一定能幫助到消費者。
“頗為特殊的是,胡某哦碰到的問題,不是假冒偽劣產品,而是一個新政策,作為一個普通農民,他在不了解家電下鄉政策的情況下,自然不知道,這種事情應該找哪個部門”,前述財經人士說。
湘鄉市商務局副局長劉楊林告訴記者,這起案例的處理頗為特殊,“他直接就將投訴搞到了省里,再由省里通知湘潭市商務局,湘潭再通知我們的。”
“消費者如果直接找到我們,我們也會很快處理的。”
“胡某哦碰到的事情,在全國來講,應該不是第一例,也不會是最后一例”,前述財經人士對記者說,作為一項惠民政策,如何讓更多的農民熟悉政策,是把好事辦好的關鍵,“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個政策,發現了問題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反映情況,這就讓這個好政策打了折扣。”